黑曲霉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赵堪兴教授主持完成的弱视专家共识当
TUhjnbcbe - 2021/3/1 19:40:00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07.html

在近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第3次常委会中,我院赵堪兴教授主持完成的《弱视专家共识》研究成果经过全体常委投票,被评选为我国眼科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之一。以下为报道全文(摘自《中华眼科杂志》年第50卷第8期-页):

原文刊载于《中华眼科杂志》年第50卷第8期-页

DOI:10./cma.j.issn....08.

为了加强我国眼科学重大学术研究进展的宣传,展示我国眼科学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激发眼科医师和研究人员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对眼科学学术研究工作的了解、关心和支持,活跃学术气氛,推动学术建设与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决定,组织开展近5年眼科学十大研究进展评选活动。该活动要求参评研究应是近5年(至年)来由我国学者独立研究或参与合作研究取得的、国内单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基础研究发现和临床应用进展。眼科学分会各专业学组从本学组评选出的专业学组近5年十大研究进展中,遴选出2项成果参加眼科学十大研究进展评选活动。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第3次常委会投票,最终评选出结果。以下是年发布的我国眼科学近5年十大研究进展介绍,以得票数量从多至少为序排名,以示表彰的同时,希望让广大眼科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眼科学的发展水平。

一、真菌性角膜炎的创新理论及其技术应用

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完成人:谢立信等。

真菌性角膜炎已上升到致盲性角膜疾病的首位。传统观念认为真菌菌丝在角膜内均呈垂直生长,当药物无法控制感染时只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但穿透角膜移植术因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手术成功率低。谢立信教授领导的团队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变角膜片中首次发现并提出“不同真菌菌丝在角膜内存在水平或垂直不同生长方式”的创新理论,建立了模拟人自然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并证实在角膜内镰刀菌属菌丝呈水平生长方式,而曲霉菌属菌丝呈垂直生长方式。同时,他们将创新理论转化应用于临床,推动了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手术方式从传统的穿透角膜移植术向板层角膜移植术转变,后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2.7%,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前者,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活性供体角膜匮乏的难题。该系列研究在《Ophthalmology》上发表5篇论著(1篇封面文章),被写进美国出版的国际权威角膜病学专著《Corna》,在年美国眼科年会和年亚太地区眼科年会上进行推广并获奖,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二、发现眼颅压力梯度增大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

此研究的完成单位为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完成人:王宁利等。

青光眼是一类最常见的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病,其神经损伤机制尚不明确。传统机制学说尚待解决的临床问题:(1)部分眼压正常的患者也会发生青光眼的视神经病变;(2)部分高眼压患者无视神经损伤发生;(3)部分青光眼患者虽然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视神经损伤仍在继续;(4)部分青光眼患者未经治疗,但疾病发生自限性停止。王宁利教授领导的团队通过在河北省邯郸市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占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80%;同时他们在国际上第一次通过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中约2/3患者颅压偏低。由此推断造成视神经损伤的原因是眼压与颅压之间的压力差。年首都医科医院成立的颅内压与眼内压研究组(intracranialintraocularprssurstudy,ICOP),在我国第一次采用核磁共振方法证实了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周围脑脊液压力偏低。他们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第一次证实降低颅压也能诱发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发生。通过增加跨筛板压力差的模式,对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缺少筛板的啮齿类动物中,眼与颅脑间的压力差增加同样会导致视神经损伤,而这种视神经损伤与轴浆流运输蛋白的重新分布相关。据此他们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压力梯度致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学说,引起了国内外眼科界的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堪兴教授主持完成的弱视专家共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