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制约了草莓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草莓灰霉病防治难度大,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病的了解,提前做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草莓灰霉病防治技术等相关知识:草莓发生灰霉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由于田间环境的多变性及品种差异,近年来草莓灰霉病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的症状。一、发病症状幼嫩的花器容易感病,侵染初期花萼出现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随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通过花萼逐渐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最后导致幼果上出现水浸状病斑。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柄处引起叶柄发病,初期叶柄颜色变浅,形成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表面会着生灰褐色霉层。二、发生规律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真菌。病部出现的灰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1、初次侵染近年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于草莓茎、叶等病残体上附着的菌丝体。春季条件适宜时,菌丝体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2、传播途径(1)气流传播。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随着风力传播到其他健康植株上,形成侵染循环。(2)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地表残存病残体上和土壤中附着的菌丝体在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迸溅及灌溉水传播到其他健康植株进行侵染,病害传播蔓延。(3)田间农事操作。田间种植密度较大时,整枝、打杈等田间农事操作容易对草莓植株造成损伤,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机会。同时操作人员的走动能够促使带菌残花的脱落,加速病害的传播。3、田间发生规律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坐果期,发病最适温度18-23℃,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时间超过8h(小时)以上时,该病菌就能够完成侵染、扩展与繁殖。如遇倒春寒、连阴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气,温室内空气湿度长时间处于90%以上,田间积水,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同时田间偏施氮肥,土壤黏重,多年连作的地块也利于灰霉病的发生。三、综合防治1、预防措施目前,由于缺少抗病品种,加之反季节栽培条件适宜于草莓灰霉病发生,因此草莓灰霉病的控制应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在始花期前开始进行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选择抗病品种。由于草莓品种对灰霉病均无免疫能力,但品种之间的抗、感病程度有差异,因此在栽培草莓时,应选用优质、丰产、抗病性强的品种。(2)培育无病壮苗。实施苗床消*,严格控制育苗条件,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增施倍液嘉美红利,调土壮根,培育壮苗、无病苗,从源头控制灰霉病的发生。(3)深沟高垄,膜下暗灌。地膜覆盖同时可以阻止植株和果实与地面接触,阻隔了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传播,能够有效降低叶片及果实的发病率。(4)调节温室环境条件。由于草莓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温室内叶片和果实的着露量和着露时间来预防灰霉病的发生。(5)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拔除重病植株,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2、治疗措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药剂包括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两种,生物药剂由于防治时期和防治剂量的特殊要求导致在生产中应用较少,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1)生物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木霉菌(活孢2亿个·g-1)可湿性粉剂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孢子亿个·g-1)可湿性粉剂1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7d(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2)化学药剂防治。土壤处理:定植前每亩撒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千克+嘉美红利克后,耙入土中防病效果好。喷雾防治:一般以花期和坐果期为重点防治时期,药剂喷施部位主要是残花、叶片、叶柄和果实。烟熏防治:草莓花期用药,往往会影响授粉受精而产生较多的畸形果,同时果实用药易造成果实污染,因此,这个阶段尽量不使用药剂喷雾,可用采烟剂熏蒸。四、灰霉病防治注意事项:1、喷药时在晴天上午结露消退后进行,将地表、叶面、叶背均匀喷雾。2、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同时使用。3、使用熏蒸剂时,做到棚室密闭,以提高防效。4、施药和熏蒸时要做好安全防护,以免发生人员中*事件。喜欢的,请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