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质量月特刊2021年全省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TUhjnbcbe - 2024/10/6 17:06:00

质量月特刊|建设质量强省共享美好生活——年全省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年,我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夯实质量技术基础,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质量工作考核,增强质量有效供给,以质量领域变革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省质量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水平保持稳定

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省粮食总产量.1亿公斤,比上年下降0.2%;猪牛羊禽肉产量.4万吨,增长32.3%;牛奶产量.1万吨,增长15.5%;禽蛋产量.3万吨,增长3.3%;瓜果产量55.0万吨,增长6.2%。

年第三、四季度,对运城、吕梁、临汾、阳泉、大同、晋城、朔州、忻州、长治9个地市的批畜禽产品(猪肉70批、牛羊肉44批、鸡肉52批、鸡蛋68批、猪尿批、牛羊尿批)中的3类药物和2类非法添加物(共25项)兽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合格率为%。对大同、忻州、晋中、长治、临汾5个市的30个产地水产品进行监测,合格率为%。

年第四季度完成了全省9个地级市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4类产品38个品种53项参数个样品(“三前”抽样个,抽样占比70.8%)的抽样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7.7%。其中,食用菌、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的合格率分别为%、%、97.2%和97.1%。

年,全省监督抽查11市45县农药样品个(杀虫剂77个、除草剂89个、杀菌剂39个、其他7个)。合格样本个,不合格样本1个,合格率99.52%。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企稳回升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考验,山西省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产业供应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工业经济运行稳步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改善。年,山西省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2.11%,较年(91.51%)提升0.6个百分点,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08%)0.97个百分点,差距较去年(1.88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位居全国第21位,位次较去年提升4位。

年,有色金属、仪器仪表、家具制造等6个行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行业质量水平较高,在全省制造门类处于领跑态势;饮料制造(99.61%)、食品制造(98.75%)、石油炼焦(96.13%)、化学制品(97.98%)、黑色金属(98.93%)、食品加工(98.75%)和橡胶塑料(97.35%)等7个行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5%-%之间,高于同行业全国平均水平,领先幅度均值达到3.98个百分点,行业质量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服装制造(93.41%)、纺织业(90.73%)、专用设备(91.26%)和其他运输设备(92.97%)等4个行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介于90%—95%之间。其中,服装和运输设备行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同行业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达到4.15个百分点,纺织与专用设备行业较全国平均水平存在0.53个百分点的小幅差距,产品质量水平较为接近。非金属矿物、金属制品等6个行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不及90%,皮革制品的合格率仅为50%,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差距显著,行业质量水平表现欠佳。

从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表现来看,地市间产品质量水平差距相对较小,11个地市产品质量合格率全部达到90%以上,6个地市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太原市产品质量合格率最高,达到92.78%,较全省平均水平(92.11%)高0.67个百分点,地区质量优势明显。临汾(92.51%)、运城(92.50%)、晋中(92.27%)、长治(92.27%)和吕梁(92.14%)等5个地市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1.51%),领先幅度均值为0.29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处于区域较高水平。其余5个地市产品质量合格率不同程度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11%),从高至低依次是:大同(92.07%)、晋城(92.04%)、朔州(91.89%)、阳泉(91.43%)和忻州(91.17%),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合格率差均值为0.39个百分点。

食品药品监测样本质量总体可控

年,山西省食品相关产品风险监测共抽取监测样本批次,覆盖11个地市的生产、流通领域,任务完成率%。其中,食品接触用纸制品检验70批次;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检验50批次;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检验批次;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检验25批次;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检验60批次;陶瓷材质食品相关产品检验50批次。

从监测结果来看,食品用不锈钢制品风险等级由去年的“中等风险”降为“可容许风险”、玻璃水杯、竹木祜板风险等级由“中等风险”降低为“低风险”,产品质量水平有效提升。

依据《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年山西省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了“肉与肉制品(生畜肉、熟肉制品、生猪肉)、水果制品、食用菌、蛋及蛋制品、冷冻饮品、坚果与籽类及其加工制品类”6大类8种食品。检测项目包括4种卫生指示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9种致病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他病毒。全年检测样品份,任务完成率.46%,网报完成率93.06%。

被检测的食品中,餐饮食品类检出率17.73%,其中单增,蜡样、致泻和金葡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生猪肉类食品检出50株沙门氏菌,检出率达到16.84%;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达到9.01%。

服务业各领域发展质量表现不一

文化旅游方面,截至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个,文化站0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个),公共图书馆个、广播电视台座。年,全省新增35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增加13家,3A级增加21家,2A级增加1家。截至年底,山西共有景区家,其中5A级景区9家,4A级景区家,3A级景区家,2A级景区17家,A级景区2家。年,旅游企业经营情况受到疫情影响,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为.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1%;门票收入11.2亿元,较年增长44.7%;经营收入42.7亿元,下降8.8%。

电信通讯方面,年,全省电信业务满意度87.16%,较去年上升1.93个百分点。1-11月,全省电信业务总量.8亿元,同比增长24.4%;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实现84.9亿元,同比增长13.9%;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5.1%。非话音业务收入达.4亿元,同比增长12.1%。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1万G,同比增长34.3%。移动宽带用户(3G+4G+5G)达.5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1%,在全国排第9位。

—年山西电信业务顾客满意度

医疗康养方面,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1万个,床位22.9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妇幼保健院(所、站)个。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8.2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其中,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7万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截至年末,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0人。截至年9月底,山西省医养结合机构家(含3家养老未备案和4家嵌入式机构),医疗床位数共计张,家庭病床数共计张。

教育科技方面,截至年末,全省共有幼儿园所,小学所,初中所,普通高中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所,普通高等学校82所,成人高等学校9所。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7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47%。

年,全省专利授权量件,较去年增长36.9%。其中,发明专利件,增长31.1%。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

物流快递方面,年,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4.8%,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较全国高1.4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54%,开局良好;二季度上升至57.4%;下半年受高温多雨等季节性因素影响,指数出现一定波动,三季度回落至54.8%;四季度受下游需求放缓和疫情影响,下降至53.1%。

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保持%

年,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细化各项措施,压实监管责任,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着力推动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年,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竣工验收合格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率均达到%,未接到房建市政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举报。法定代表人授权书、质量责任承诺书、质量责任永久性标牌、质量责任档案(“两书一牌一档”)执行率达到%。全省共申报建设工程鲁班奖3项,申报省优质工程奖项。

截至年底,山西省共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家,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共家,占比87.9%;事业单位和国有性质的检测机构共32家,占比12.1%。全省检测设备总数台(套),检测场所总面积64m2,检测人员总数人,注册人员人。山西省检测机构按资质类别分为专项检测、见证取样检测、常规检测3大类17项资质,单一检测资质63家,4项(含)资质以上的综合检测机构家,满足建设工程全周期检测(包含地基、工民建、主体、钢结构、节能、幕墙、环境资质)的机构32家。

质量基础设施协同能力有效提升

年,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部署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需求,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以统筹协调全省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山西精品”品牌培育为延伸,补短板、强弱项、疏堵点、破瓶颈,强化质量发展和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和协同创新。

品牌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年,全力推进以“山西精品”为抓手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出台《关于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突出“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体系”战略任务,明确“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的品牌管理机制,形成以“山西精品”统领产品、产业、区域发展质量的新态势。公开征集“山西精品”公用品牌标志及宣传语设计方案,深化“山西精品”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引导培育品牌主体,有力推动山西制造向山西创造转变、山西速度向山西质量转变、山西产品向山西品牌转变。

质量帮扶工作形成新模式。把“质量技术帮扶”作为夯实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聚焦“六新”和“两新一重”领域,探索构建了“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生态,打造出“O2O(线上线下相结合)质量技术帮扶”新模式,通过系统施政、巡回问诊、靶向治疗、精准帮扶等有效举措,推进质量技术帮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年,50多家技术机构深度参与质量帮扶工作,多名技术骨干和专家始终活跃在帮扶一线,先后召开质量分析会次、开展质量技术培训多场次,解决质量问题个、帮扶企业家,为各类企业提升产值万元。

积极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站(点)负责制,推动建设专家库、设备库、机构库和项目库等“四库”,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培育、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线上“一站式”NQI技术服务,在打通服务行业企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的“最后一米”方面形成了鲜活实践。年,全省建设了36个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一站式”服务站,服务次数次,服务市场主体户,以点式突破,线式推进,实现设备共享、清单式管理,精准有效实现了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服务。

公共服务与执法监督能力持续提高

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群众认可度不断提高。根据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数据,山西省公共服务质量在“公共教育、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等12个领域的综合测评满意度达到78.65,在中部六省位列第4、全国位列第24,连续4年处在“比较满意”区间。其中:太原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位列第3、全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13,吕梁、运城在个监测城市中分别位列第81、84位。

紧密围绕执法工作职责定位,全面深化综合执法,严厉打击质量领域、知识产权等方面违法行为,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驾护航。截至年11月底,全省查办各类质量违法案件起,案值.8万元,罚没款.25万元。较年,查办案件数增加起,同比增长15%。

持续开展春耕化肥执法检查、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水泥市场专项整治、电线电缆联查联打联治等多项执法专项行动,召开各类执法会议4次。发布3次典型案例26例,组织执法办案督导5次,培训执法人员余人次。对全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组织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抽取11个地市级示范区家企业,其中: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30家、危险化学品获证企业55家、水泥获证企业31家、化肥获证企业14家、电线电缆获证企业9家、建筑用钢筋获证企业4家、危化品包装容器获证企业2家、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架获证企业1家。

年度,平台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咨询件,同比增加15.58%。其中投诉件,占受理总量26.79%,同比增加38.89%;举报件,占受理总量10.83%,同比减少11.33%;咨询174件,占受理总量62.38%,同比增加13.3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1万元,涉及争议金额.36万元。

年月投诉分类趋势图

年,结合“互联网+”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强化网络交易市场秩序监管。印发《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实施方案》,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整治网上销售禁限售商品及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突出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清理整治侵权仿冒汾酒作为网监工作重点,下发《关于开展清理整治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侵权仿冒汾酒系列商品专项行动的通知》,清理违法交易信息条,责令整改网站(店)个次,查处商标侵权仿冒案件35起,移交公安部门案件2起,罚没款56.35万元。收缴各类侵权汾酒产品46瓶,防伪标识余件,集中销毁假冒汾酒瓶,案值达73万余元;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整治网络违法销售纪念章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七一”前后整治电商领域借庆祝名义从事商业谋利活动专项监测监管的通知》,监测网上信息31条,责令整改下架商品信息30条,立案调查7起;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特供”“专供”标识商品、长江非法捕捞渔船货物、网络售卖穿越机、审计报告等专项信息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线索下发属地核查处置,对省内15个电商平台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指导平台企业完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强化平台企业信息报送。

本报综合整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质量月特刊2021年全省质量发展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