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如何操控人类原创罗布邓恩理想国imaginist
《圆桌派》之《所有的喵都是戏精》
点开这篇推送的你,一定和理想君一样,是重度吸猫上头患者。关于猫如何控制人类,或许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有新的认知。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爆炸头科学家——捷克寄生虫学家、演化生物学雅罗斯拉夫弗莱格(JaroslavFlegr)。
雅罗斯拉夫弗莱格(JaroslavFlegr)
年,他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公共卫生领域的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Prize),获奖理由是他们研究养猫是否会对人产生精神损伤。
先来澄清一个误区,搞笑诺贝尔奖并不是一个无厘头的恶搞伪科学奖项,实际上,这个奖还是挺学术的,每年九月,和诺贝尔奖公布时间差不多,搞笑诺贝尔奖也会来出出风头。
搞笑诺贝尔奖会颁给那些“先让人发笑,后发人深思”(firstmakepeoplelaugh,andthenmakethemthink)的研究。
比如,去年和平奖颁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他们让外交官半夜偷偷按彼此的门铃,然后在开门前跑掉;17年物理学奖颁给了一个用流体力学研究“猫可以既是固体又是液体吗?”的团队。
文章Ontherheologyofcats
回归正题,爆炸头弗莱格的研究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一切还得从弓形虫开始讲起。
以下文字摘选自
[美]罗布邓恩著《显微镜下的室友》
内容有删减编辑
01
一个大胆的想法
刚地弓形虫是猫可能会携带的一种寄生虫。
人们对弓形虫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格科研人员研究了感染弓形虫的家鼠,它们发现,和没有感染的老鼠相比,这些老鼠异常活跃。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更进一步提出假说,感染的老鼠异常活跃是为了利于弓形虫的存活而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或许是弓形虫使得这些老鼠更活跃,这样它们就更容易成为猫的猎物。
不过研究团队的研究到此为止。
10年后,爆炸头弗莱格的研究让事情变得更加离奇了。
年,在查理大学任教时,他对弓形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读了关于异常活跃的老鼠的研究论文。他相信,弓形虫的确操纵了这些老鼠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他甚至觉得在很多方面自己就像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一样——更缺乏危险意识,有了这个想法,他马上做了弓形虫检测,结果发现他的血液中确实含有弓形虫抗体。
这说明他曾经感染过弓形虫,他开始考虑他的哪些行为是自己决定的,哪些是弓形虫导致的冲动。
这个想法本身——他可能成了弓形虫的傀儡——从某方面来说就很大胆、很疯狂,而这正是弓形虫影响的特点。
02
弓形虫的“心机”
弗莱格对弓形虫产生兴趣时,科学家们对弓形虫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弓形虫会感染家鼠,也会感染其他啮齿类动物,如褐家鼠和黑鼠,还能感染壁虎、猪、绵羊和山羊。这些动物通过无意中吞下含有弓形虫卵囊的土壤或水源而被感染。
弓形虫的生命周期
在宿主体内,在胃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卵囊的壁被溶解,释放出孢子体,到达宿主的肠道。孢子体进一步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发育成速殖子,速殖子快速裂解增殖,直到上皮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的裂殖子随血流传播,侵入宿主身体其他组织。
最终,宿主的免疫细胞作出反应,开始发动攻击,而此时弓形虫变成另一种名为缓殖子的形态,潜伏在宿主体细胞中,比如大脑、肌肉和其他组织内,耐心又缓慢地等待着宿主动物被其他动物吞入腹中。
弓形虫如何让老鼠变得更加活跃,另一位研究动物传播疾病的专家乔安妮韦伯斯特(JoanneWebster)找到了答案:
一旦进入神经细胞后,弓形虫就生成了多巴胺的前体,它和其他物质以及某些未知的机制协同作用,使得老鼠更活跃,不怕猫尿,也更有可能被猫吃掉。
弓形虫很挑剔,只有在猫科动物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它才能交配繁殖。至于猫的种类没有要求,但必须是猫科动物。
当雌雄弓形虫在猫的肠道相遇并交配后,就会生成更多的卵囊。这些卵囊顺着猫的粪便,排出肠道,污染周围环境。一小坨猫粪当中就含有万个卵囊。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静静地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直到被老鼠或者别的动物吃下去。
地球上大约有10亿只猫,也就是说,假设有十分之一的猫感染了弓形虫并且将其播散,就会有多达万亿个卵囊等着被吞进肚里。保守地说,地球上弓形虫卵囊的数量大约是银河系中星球数量的倍,这些蠕动的小虫仿佛一个庞大的星系。
纪录片《脸庞,村庄》
03
弓形虫操纵了人?
至少从理论上说,如果弓形虫能寄生在神经细胞中,那就会在人身上造成和老鼠同样的影响。一旦侵入大脑,从理论上说,它就有可能操控人的行为。
这听起来太魔幻了。人类可不仅仅是由生化机制所支配的,人类如此聪明而又自主,才不可能被小小的虫子所控制。大概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除了弗莱格。
弗莱格决定采取传统的方法,比较未感染和感染人群的差异。
年-年,弗莱格对身边人——查理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们——“下手了”。名男性和名女性,都回答了同一份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中的个问题。这项测试是20世纪40年代设计的,用来评估包括热情、活力、冒险、控制欲等16项性格特质的得分情况,在全世界应用广泛。
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
通过分析数据,弗莱格发现像他这样感染过弓形虫的受试者和未感染者存在某些差异。感染者冒险的可能性更大——在“敢为性”(socialboldness)一项上得分较高——因此更倾向于不顾规则,快速决策,而这些决策可能会带来风险。
比如,他的同事中有29个教授的弓形虫检测呈阴性,他们大部分是能深思熟虑、谨慎决策的领导者。其中有10人是部门领导、副院长或院长。相反,感染过弓形虫的教授中,只有1人曾经担任过一定职务(部门领导)。随后的研究也揭露了相似的规律。例如,弗莱格发现感染者遭遇车祸的概率是未感染者的2.5倍。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弗莱格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太有说服力,而由于实验伦理限制,科学家不可能让人主动去感染弓形虫以达到实验目的。
而乔安妮韦伯斯特找到了一种可能。弗莱格提出,弓形虫不仅仅会影响人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心理健康。在弗莱格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另外两位医生,弓形虫感染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甚至是唯一原因。
传说中的猫与黄瓜,图源网络
精神分裂症和弓形虫感染都见于特定的家族内部,但又不完全是遗传性的(它和人们住宅的关系反而比和基因的关系更密切)。而且,有时控制精神分裂症状的药物,能杀灭人体细胞内的弓形虫。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韦伯斯特有了一个想法。她怀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会不会是通过抑制甚至杀灭弓形虫来发挥作用的。
以老鼠为对象的实验证明,韦伯斯特的猜想是正确的。
04
弓形虫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要研究弓形虫对人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纵向研究,可以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感染了弓形虫的个体是不是比未感染者(其他情况相似)更易患上精神分裂症。美国军方收集的新兵健康数据和血样,派上了用场。
瓦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大卫尼布尔(DavidNiebhur)决心研究这些数据,看看精神分裂症是否真的和弓形虫感染有关。
结果表明的确如此,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士兵弓形虫检测阳性的可能性显著大于没有患病的士兵。
尼布尔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感染过弓形虫的士兵比未感染者将来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要高24%。要是你曾经感染过弓形虫,你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比没有感染过的人要高24%。
现在回想起来,弗莱格的研究思路是对的。弓形虫会像影响老鼠大脑一样影响人的大脑,而且其他的灵长类动物也会受其影响。
电影《流浪猫鲍勃》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近亲黑猩猩感染弓形虫后,会被猫科动物特别是豹子的尿味所吸引。感染了弓形虫的人,至少是感染后的男性和未感染的男性相比,觉得猫尿味很好闻的可能性更高。
弓形虫的感染率很高,其中有些感染是吃了没煮熟的肉所引起的,这些肉的细胞里隐藏着蠕动的弓形虫,但绝大部分人依然是通过接触猫而感染的。在偶然情况下,如果孕妇不小心吞入了含有弓形虫卵囊的猫粪,也会感染弓形虫,对胎儿造成危害。
弓形虫的感染有多常见呢?50%以上的法国人有隐性感染表现。它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释国民的行为举止:并不是文化因素使得法国人爱喝酒、吃肉和抽烟,而是弓形虫感染导致他们无视风险。
不过我怕法国人太骄傲,特此说明,其他国家弓形虫的感染率也很高:40%的德国人曾感染过弓形虫,2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也感染过,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亿人曾感染过弓形虫。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对猫产生恐惧,毕竟猫猫这么可爱。
科学养猫(或狗,狗会给人带来感染棘球绦虫、犬心虫的风险),定期驱虫才是对家庭与宠物负责的好主人。
和宠物为伴,不完全伴随着风险,宠物会带给人类别的好处——让人们接触到有益的微生物,在人们远离自然生态多样性的地区,猫和狗可能对人的免疫系统有好处。
上下滑动查看
来自《显微镜下的室友》一书
1、现在中国和全世界泛滥的顽固蟑螂——德国小蠊,都出自一间德国公寓T。家里的蟑螂泛滥、产生耐药性,其实可能是我们亲手促成的结果。
2、家里人人喊打的蜘蛛,默默帮你吃掉了很多有害生物,而且蜘蛛几乎都不会咬人。因为不值得浪费毒液在不能吃的你身上,为什么不去咬苍蝇蚊子呢。
3、我们人类的家中和身体上生活着约20万种微生物、真菌和节肢动物(包括昆虫)。层层净化的纯净水,里面也有很大量(可爱?)的微生物,试着接受它们吧。
4、我们人类以每天掉万块皮屑的速度在“分解”。每一片飘浮的皮屑上都有上千细菌存活并以此为食。
5、一般美国人家中喷头里的微生物膜厚约0.5毫米,含有几万亿个生物。洗澡时,从莲蓬头滴到你身上的一滴水里就有-个微生物。
6、用漂白剂冲洗出水口,分枝杆菌等有害菌数量反而会翻三倍,因为杀死了能和它们竞争的其他无害细菌。
7、出生时就沾染过多种微生物的婴儿,免疫力更强、更不容易过敏。我们接触家里和身体表面的多种生物,越有助于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
8、室内的真菌和霉菌都很顽固,几乎消灭不尽,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干燥。
9、有空调的房间容易滋生枝孢菌和青霉,容易生长在空调出风口,容易引起哮喘。空调用得越多,里面聚集的真菌就越多。因为真菌在开机前10分钟里最容易播散,建议开机的时候把窗户打开。
10、食品上的“保质期”是微生物分解并且消化食物使其腐烂变质所需要的时间,在低温下还在进行。应该这样标:“该食品到1月4号才会长满微生物”只不过,每种食物究竟可以保存多久,取决于到底是哪些来自厨房、手上、每次打开瓶盖时呼出的空气当中的细菌落到了食物上。换句话说,“保质期”是一个谎言。
理想国大黄
原标题:《猫,如何操控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