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硅酸盐工业产品陶瓷
TUhjnbcbe - 2024/7/10 3:55:00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常见的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氧化铝、高岭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等,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人们把这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由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可塑性较差。除了使用于食器、装饰上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陶瓷的主要产区为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佛山、潮州、德化、醴陵、淄博等地。

一、陶瓷的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在-℃,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的温度下烧制而成。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㈠按用途分类

⒈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⒉艺术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陈设品等。

⒊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又分以下四个方面:

⑴建筑陶瓷: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

⑵化工陶瓷: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⑶电瓷: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⑷特种陶瓷: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㈡按材料致密程度分类

⒈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

建筑材料中的青砖,是用含有Fe2O3的黄色或红色粘土为原料,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使Fe还原为FeO,则多烧成青色或黑色。

⒉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和精陶器两类。

⑴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又不易挂住砂浆。

⑵精陶器坯体吸水率仍有4~12%,因此有渗透性,没有半透明性,一般为白色,也有有色的,釉多采用含铅和硼的易熔釉。它与炻器比较,因熔剂宙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所以坯体未充分烧结;与瓷器比较,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料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形、装钵和其他工序。但精陶的机械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瓷器、炻器要小,同时它的釉比上述制品的釉要软,当它的釉层损坏时,多孔的坯体即容易沾污而影响卫生。

精陶按坯体组成的不同,可分为: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

①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

②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因而近年来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

③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近世很多国家用以大量生产日用餐具(杯、碟盘予等)及卫生陶器以代替价昂的瓷器。

④热料精陶是在精陶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熟料,以减少收缩。这种坯料多应用于大型和厚胎制品(如浴盆,大的盥洗盆等)。

⒊炻器在我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

炻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很适应于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和饮食的社会化,炻器比之搪陶具有更大的销售量。

⒋半瓷器的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后仍有3~5%的吸水率,所以它的使用性能不及瓷器,比精陶则要好些。

⒌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

⒍软质瓷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

⒎熔块瓷与骨灰瓷,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英国是骨灰瓷的著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⒏特种陶瓷,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体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粗陶,细陶,炻器,半瓷器,以至瓷器,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二、陶瓷的生产流程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㈠生产工艺

⒈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⒉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⒊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⒋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⒌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⒍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⒎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⒏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⒐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转化成一只美天鹅。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⒑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⒒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对其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㈡生产特点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⒈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⒉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⒊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⒋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硼板等消耗量大。

⒌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电。

⒍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⒎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

⒏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㈢生产要求

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间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必须注意按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⒈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⒉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⒊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⒋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⒌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考虑产品的变动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三、陶瓷的特性

抗撞击——其结构具有极强的抗击性,并经日常实际使用证实。

耐刻刮——特殊的表面结构,使陶瓷具有耐刻刮性,即使受各种硬物作用也能长期保持外形不受损伤。

耐磨——陶瓷有很强的耐磨性,适用于有重物放置处或需频繁清洗处。

易清洗——紧密的无渗透表面,使灰尘不易粘附于其上,可以用相关的溶剂很方便地清洗,而不会对颜色产生任何影响。

防潮性——陶瓷的吸水性可以和玻璃相媲美,不会受天气变化和潮气的影响,也不会腐坏或产生霉菌。

抗紫外线——陶瓷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管是日晒雨淋,还是气温急剧变化,陶瓷的核心和外观都不会改变。

防火性——陶瓷表面对燃烧有极强的防护能力。阻燃、不会融化、能长期保持特性。

防静电——陶瓷被证明为防静电材料,非常适用于无尘区域,光学工业和计算机工业。

耐化学腐蚀——陶瓷有很强的耐化学腐蚀的特性,防酸、防氧化甲苯及类似物质。

四、陶瓷器的选择方法

⒈外观造型必须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

⒉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⒊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⒋带把、嘴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粘到主体上去的。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⒌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⒍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1
查看完整版本: 硅酸盐工业产品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