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其防治该病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幼苗期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蘖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出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导致叶鞘和幼穗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内外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施肥。采用配方平衡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量施氮肥,防止后期脱肥,沙性土要适当增施钾肥。(2)浅水勤灌,适时搁田,使水稻生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3)田间结合防治稻瘟病喷药可兼治本病。可用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每亩用50%的丰米超微可湿性粉剂75克,防效在60%左右;也可用40%的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亩用药60--75克,对水60升喷雾,可兼治水稻紫鞘病、叶尖枯病、稻曲病等。
水稻褐变穗病的发生及其防治褐变穗病一般是由于出穗后不久谷粒组织软弱,遇强风易损伤而感病,粒上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成熟期温度低、降雨多、日照少,病害更容易发生。发病严重时不仅影响稻米的品质,茶米、黑背米混人率高,降等降级,而且会造成减产。
褐变穗病的病原菌为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一般附着在稻粒、稻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上越冬。特别是堤埂杂草割后堆放,孢子发生密度更高。防治此病,每亩可于抽穗期用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或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克,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